2.康德:“教育是一門很難的藝術(shù),其實(shí)踐必須和‘真知灼見’結(jié)合起來,否則就會變成機(jī)械的東西”。
3.孟子:“萬物皆備于心。”
4.高爾頓:“一個人的能力,乃由遺傳得來,其受遺傳決定的程度,如同一切有機(jī)體的形態(tài)及其軀體組織之受遺傳的決定一樣。”
5.霍爾:“一兩的遺傳勝過一噸的教育。”
6.洛克:“人之所以千差萬別,就是由于教育之故。”
7.華生:“給我一打健全的兒童,更給我一個特殊的環(huán)境,我可以用特殊的辦法,把他們加以任意改變,或者使他們變成醫(yī)生、律師、藝術(shù)家、大商家,或者使他們成為乞丐和盜賊。”
8.盧梭:“出自造物主之手的東西,都是好的,而一旦到了人的手上,就會變壞了。”
9.帕克:“一切教育的真正目的是人,即人的身體、思想和靈魂的和諧發(fā)展。”
10.孔德:“真正的個人是不存在的,只有人類才存在,因?yàn)椴还軓哪膫€方面看,我們個人的一切發(fā)展,都有賴于社會。”
11.那篤爾普:“在事實(shí)上個人是不存在的,因?yàn)槿酥詾槿耍灰驗(yàn)樗钤谌巳褐?,并且參加社會生活?rdquo;
12.那篤爾普:“在教育目的的決定方面,個人是不具備任何價(jià)值,個人只不過是教育的原料,個人不可能成為教育的目的。”
13.凱興斯泰納:“國家的教育制度只有一個目標(biāo),那就是造就公民。”
14.馬克思:“每個人是手段,同時又是目的,而且只有成為手段才能達(dá)到自己的目的,只有把自己當(dāng)作自我目的才能成為手段。”
15.葉瀾:“一個教師寫一輩子教案不一定成為名師,如果一個老師寫三年反思,則可能成為名師。”
16.馬卡連柯:“要盡可能地多要求一個人,也要盡可能地多尊重一個人。”





